衛教專區
Instructions
最新公告與活動


首頁 > 衛教專區 > 衛教專區
關於人工生殖技術(ART)治療的說明
2025-06-09

甲、取卵方式:經陰道超音波導引下卵泡穿刺(Transvaginal Oocyte Retrieval, TVOR)

  • 以經陰道超音波為導引,將細長穿刺針經陰道壁進入卵巢,準確刺入成熟卵泡。

乙、取卵過程:

  • 利用負壓吸引將卵泡液與其中之卵子一併抽出,傳送至胚胎實驗室由胚胎師確認卵子是否成功回收。

丙、手術特點:

  • 手術時間約 10–30 分鐘,依卵泡數量多寡而定。

  • 一般在鎮靜或短效靜脈麻醉下進行,過程中患者無疼痛感。

  • 為日間手術,術後觀察數小時即可返家。

一張含有 寫生, 圖畫, 線條藝術, 圖解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1. 受精方法

甲、傳統體外受精(Conventional IVF)

  • 將處理後之精子與卵子共同置於專用培養皿中,於體外模擬自然受精過程。

  • 精子需自行穿透卵子透明帶與卵細胞膜完成受精。

適用對象:

  • 精液分析正常或僅有輕度異常之夫婦。

優點:最接近自然受精機制。

缺點:若精子活動力不足或卵子透明帶過厚,可能導致受精失敗。

一張含有 圓形, 寫生, 圖畫, 黑與白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一張含有 文字, 圓形, 黑與白, 單色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乙. 卵細胞質內單一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 由訓練有素之胚胎師利用微操作顯微設備,選取單一精子並直接注入卵子細胞質中以促進受精。

適用對象:

  1. 嚴重男性不孕(如精子數低、活動力差、形態異常)
  2. 使用冷凍精子或附睪/睪丸取精(如 PESA, TESA, MESA)
  3. 曾有 IVF 受精失敗經驗
  4. 卵子數量有限時,希望提高單一卵子的受精率

      優點:可有效克服精子相關問題。

      缺點:為高度侵入性技術,需仰賴專業操作與高價設備。

 

丙、受精結果評估

  • 受精狀況通常於精卵媒合後 16–20 小時 評估。

  • 評估標準包括:

  1. 是否形成兩個前核(2 Pronuclei, 2PN) — 代表正常受精。

  2. 第2極體(2nd Polar Body)是否出現 — 為卵子完成減數分裂的指標。

  3. 是否發生多精子受精(3PN 或以上) — 通常視為異常胚胎,會被淘汰,不進行後續培養或移植。

 

三、體外培養(In Vitro Culture)

1. 緒論

在進行體外受精(IVF)或卵細胞質內單精子注射(ICSI)後,確認受精的胚胎將持續於特製培養液中培養,直至植入子宮或冷凍保存。由於自然情況下,受精至著床期間的胚胎多在輸卵管與子宮腔內的低氧環境中發育,故現代培養箱設計多模擬 5% O₂ 的生理條件,以提供穩定的發育環境並提升胚胎品質與著床率。

2. 胚胎評估方法

  • 形態學評分系統:

    • 胚胎期(第 2–3 天)常採用 Veeck 分類,根據細胞數、對稱性與碎片比例進行評分。

    • 囊胚期(第 5–6 天)則以 Gardner 分級法評估內細胞團(ICM)與滋養外胚層(TE)發育情形。

  • 限制性:

    • 傳統形態學評估雖為標準方法,但仍無法完全預測胚胎的染色體正常性與臨床妊娠結局。

  • • 延時顯微鏡(Time-Lapse Imaging):

    • 利用特殊培養系統持續拍攝胚胎發育歷程,可量化胚胎分裂時間點與型態變化,有助於挑選潛力較高的胚胎進行移植。

3. 冷凍保存技術

現今胚胎與卵子的冷凍保存技術已高度發展,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慢速冷凍法(Slow Freezing)

  • 以低濃度冷凍保護劑預處理細胞後,透過程式控制方式逐步降低溫度(約 -0.5°C/分鐘)至 -30 至 -80°C。

  • 冷卻過程促使細胞外形成冰晶,進而引導細胞脫水並提高內部保護劑濃度,最終進入液態氮(-196°C)完成冷凍。

  • 成本高、程序複雜,且冰晶形成風險可能造成細胞損傷。

(二)玻璃化冷凍法(Vitrification)

  • 使用高濃度冷凍保護劑(CPA)在極短時間內處理胚胎,隨即迅速投入液態氮,使水分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態結構。

  • 特點為操作快速、避免冰晶生成、存活率與發育率高,已成為目前主流的冷凍保存技術。

  • 自 1999 年起,臨床研究顯示其在卵子與胚胎保存上的優異效果,廣泛應用於不孕治療與妊孕性保存領域。

 



瀏覽次數: 129

台灣生育力保存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