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育力保存
fertility overview
最新公告與活動


首頁 > 關於生育力保存 > 給男性的資訊
癌症治療不等於失去生育能力:男性生育力保存的重要選擇
2025-07-12

一、前言:癌症與生育的兩難

癌症年輕化與男性生育計畫延後

隨著現代生活型態與醫療進步,癌症發生年齡逐漸下降。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有相當比例的癌症病人為20~40歲的男性,最常見的包括睪丸癌、血液癌(如淋巴瘤、白血病)、骨肉瘤與胃腸道腫瘤等。另一方面,許多男性也將婚育規劃延後至30歲甚至40歲以上,使得「生育」這件事常在癌症發生後才浮上檯面。對於尚未成家的年輕男性而言,癌症治療可能無聲無息地影響生殖能力。在抗癌的同時保留成為父親的機會,是重要且可以安排的權利。

 

二、治療延誤 vs. 生育喪失:男性癌友的選擇權與黃金時機

多數男性癌友在確診後會立即進入治療流程,一旦確診癌症,多數男性病人會依照醫囑儘速接受治療,包括以下方式:

  • 化學治療:用於血液腫瘤、淋巴癌、睪丸癌等
  • 放射線治療:局部或全身性照射
  • 手術治療:如單側或雙側睪丸切除、攝護腺根除術
  • 造血幹細胞移植:常合併高劑量化療與全身放療

雖然這些療法能有效控制腫瘤,卻也可能對男性生殖系統造成嚴重且不可逆的傷害。

  • 常見的生育損害風險如下:

1. 精子生成中斷或停止(Azoospermia)

  • 化療與放療會傷害睪丸內的造精細胞,使精蟲生成停止
  • 某些藥物(如Cyclophosphamide、Busulfan)對睪丸毒性特別強
  • 尤其是接受高劑量化療或全身照射(如造血幹細胞移植前處理)的病人,幾乎100%會導致無精症

2. 精子DNA受損,降低懷孕品質

  • 即使仍有精蟲存在,其DNA可能出現斷裂、去甲基化異常
  • 對自然受孕與人工受孕造成風險:
    ‣ 增加早期胚胎發育異常
    ‣ 增加流產機率
    ‣ 潛在的後代遺傳風險(雖然目前尚無明確證據)

3. 手術造成永久性不孕

  • 雙側睪丸切除會使病人無精蟲可用
  • 神經損傷手術(如攝護腺癌根除手術、脊椎手術)**可能造成射精功能障礙或陽痿,導致無法自然採精
  • 某些腹部或骨盆腔手術亦可能影響睪丸血流與功能
  • 錯失時機:可惜但常見

儘管精子冷凍是一項非侵入性、快速、成本相對低廉的保存方式,仍有許多年輕男性癌友錯過保存機會,原因包括:

  • 未被腫瘤科或泌尿科主動告知
  • 治療急迫,未留時間考慮或安排
  • 認為自己未婚、無需立即生育,不知未來會後悔
  • 誤信「治療後會恢復」,未了解損傷可能為永久性

根據文獻,超過50%受訪的男性癌症倖存者後悔未事前保存精子,甚至在日後求子時才發現無精蟲可用。

  1. 國際專業建議明確支持事前生育保存

國際腫瘤與生殖醫學學會皆強調生育諮詢的重要性,例如: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2023指引:

“All men of reproductive age should be informed about the potential risk of infertility resulting from cancer treatments and offered sperm cryopreservation before starting therapy.”

歐洲腫瘤學會(ESMO)2020指引:

“Preservation of fertility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quality of life in young cancer patients,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part of cancer care.”

這些建議適用於所有即將接受可能影響生殖功能之治療的男性患者,無論婚姻狀況、性取向或未來是否已計畫生育。

只需1–2天,就能凍存未來希望

精子冷凍流程簡單快速,採檢可在治療前的1–2天內完成,不需麻醉、不影響身體狀況,即可保存數十年。即使尚未決定是否要孩子,也應把握時間,為未來保留可能。

 

三、為什麼要在治療前保存精子?

男性的精子生成週期約為 70–80天,從睪丸內的生精細胞經過一系列分裂與成熟過程,最終形成可受孕的成熟精蟲。這個過程非常依賴睪丸功能的穩定性與睪固酮的支持。

然而,一旦開始接受癌症治療,特別是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造精細胞往往在治療初期即遭受破壞,且這種損傷可能持續數週至數月,甚至造成永久性的精子生成障礙。常見的高風險情況包括:

  • 完全無精蟲:治療後精子數降至零,無法以自然或人工方式受孕
  • 睪丸萎縮或功能永久衰竭:睪丸無法再產生精子,即使荷爾蒙補充也無法恢復生殖功能
  • 因癌症或手術需切除雙側睪丸,或治療導致輸精管損傷,阻斷精子排出路徑

這些損害往往是無聲的、不可逆的,當治療結束後才想保存精子,往往已錯失時機。

    1. 為什麼要提早保存?

在治療前冷凍精子,是目前最可靠且最成熟的男性生育力保存方法。即使當下不急於生育,您仍可以:

  • 未來若與伴侶自然受孕困難,使用冷凍精子進行人工生殖療程,如:
    • 人工授精(IUI
    • 體外受精(IVF)
    • 卵胞質內單精蟲注射(ICSI)
  • 避免將來後悔莫及,讓自己擁有選擇權
    • 冷凍精子就是您為「未來可能想成為父親」所做的保險
    • 無論是否結婚、有伴侶、或尚未規劃孩子,保存精子等於保留機會

冷凍精子可長期儲存於液態氮中(–196°C),保存10年以上無品質問題。當您準備好,或生育條件允許時,這些凍存的精子仍可安全使用,協助完成懷孕夢想。

     2. 黃金時機只有一次:治療開始前!

若能在治療前即完成精子冷凍,僅需1–2天即可完成整個流程,不會造成治療延誤,卻能大幅提升未來的可能性與選擇。

 

四、男性可行的生育力保存方式

癌症治療可能造成男性生育功能永久受損,但多數男性在治療前仍有機會保存精子或生殖組織。以下為目前可行的三種保存方式,依年齡、發育階段與臨床狀況不同,選擇也有所差異。

 1. 精子冷凍 目前最成熟、最常用的男性生育力保存方法

  • 適用對象:
    所有已進入青春期、具有射精能力的男性癌症病人
  • 流程說明:
    透過自慰方式於生殖中心收集精液樣本,建議2–3次以增加儲存量與日後受孕成功率,採樣後經過洗滌與處理,立即以玻璃化或慢速降溫技術冷凍儲存
  • 所需時間:
    一般於1–2天內可完成採樣與冷凍,不會延誤癌症治療時程
  • 優點與特點:
    • 非侵入性、快速、安全
    • 可長期儲存於液態氮(-196°C),保存10年以上
    • 未來可搭配人工生殖技術使用,如 IUI、IVF、ICSI
    • 適用於單身、未婚或未定育兒計畫者,是最具彈性與保障性的方式
  • 注意事項:
    若病人因年齡小、焦慮、宗教或身體因素無法採樣,也可考慮TESE輔助取精

2. 睪丸組織冷凍(Testicular Tissue Cryopreservation

  適用於青春期前男孩,屬於實驗性保存方式

  • 適用對象:
    • 尚未進入青春期(無射精能力)
    • 預期將接受會損害睪丸功能之高劑量化療、放療或造血幹細胞移植
  • 流程說明:
    • 透過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的小手術,切取部分睪丸組織
    • 將其中尚未成熟的生精細胞或睪丸幹細胞以超低溫技術冷凍保存
    • 將來可能藉由體外成熟、體外造精或組織移植技術達到生育目的
  • 目前發展現況:
    • 尚處於臨床研究與實驗發展階段
    • 已有動物與部分人類實驗成功案例,但尚未成為標準臨床技術
  • 優點:
    是唯一適用於青春期前男童的保存方式,可保留將來自然或輔助生殖的可能性
  • 須知:
    建議由有經驗之兒童泌尿科或生殖醫學團隊執行,並向家長詳細說明實驗性質與預期效益

3. 睪丸取精術(TESE / Micro-TESE

治療後仍可嘗試取得精子的方法,但不等於生育保存

  • 適用對象:
    • 因手術、化療、放療後無法射精或出現無精症的男性
    • 疾病或身體狀況無法以自慰方式採集精液者
  • 術式介紹:
    • TESE(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 傳統睪丸取精術
    • Micro-TESE(顯微鏡輔助睪丸取精術): 使用手術顯微鏡精確取出含精子的區域,提高成功率、降低損傷
  • 使用方式:
    精子需立即使用於體外受精(IVF/ICSI),無法自然懷孕使用
    取出的精子亦可冷凍保存以供未來使用(術後冷凍,而非治療前預存)
  • 局限與建議:
    • 手術需麻醉,費用較高,並非所有人均適用
    • 常為治療後的補救手段,無法取代治療前冷凍精子的效果與便利性

若可事先冷凍精子,仍建議優先執行保存,而非仰賴術後取精

總結比較

方法

適用對象

執行時機

技術成熟度

是否為主流保存方式

精子冷凍

青春期後男性

治療前

睪丸組織冷凍

青春期前男童

治療前

發展中

實驗性

睪丸取精術

治療後無精症或不能射精

治療後

成熟

補救性

 

五、何時進行生育力保存最合適?

治療開始前,是唯一且最理想的時機!

男性生育力保存的黃金時機,就是在接受任何可能影響睪丸功能或精子生成的治療(如化療、放療、幹細胞移植)開始之前。化療與放射線常在第一劑或第一次照射時就開始對睪丸中的生精細胞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延後保存=提高風險,提早保存=保留選擇權。

精子冷凍建議安排時機與彈性調整方式:

 1. 越早越好:

  • 理想情況下,應在癌症治療開始前1~2天完成精子採樣與冷凍保存
  • 精子冷凍流程快速簡便,不影響治療排程

 2. 即使治療即將啟動,也仍有可行性:

  • 許多腫瘤治療可延後1~2天啟動,足以完成精子冷凍
  • 即便採樣困難,也可於短時間內安排多次取樣提高凍存總量

3. 無法正常射精者也可處理:

  • 若因焦慮、身體不適、年紀過小或神經損傷無法順利取得精液者,可考慮:
    • 藥物或電刺激射精(Penile vibrostimulation, Electroejaculation)
    • 睪丸取精術(TESE/Micro-TESE)
    • 使用取樣後的精液洗滌技術以減少白血球或血液污染

對於青春期前男童,仍有預備策略可行:

青春期以下的男孩尚無精子生成能力,無法以射精取得樣本,但若預計接受會嚴重損害睪丸功能的治療(如骨髓移植前的全身放療或高劑量化療),仍應考慮以「睪丸組織冷凍」的方式保存未成熟的生殖細胞。

  • 父母需與醫療團隊(小兒泌尿科、生殖醫學科)討論可能性與風險
  • 須經手術切取部分睪丸組織後冷凍保存

雖屬實驗性技術,但國際間已有成功案例並持續發展中

患者情況

建議行動

青春期後、有射精能力

儘快冷凍精子,最好在治療前1–2天完成

無法射精但具備生精功能

安排TESE手術取精保存

青春期前兒童

討論睪丸組織冷凍的可行性

治療即將開始但未保存

請立即告知醫師,安排彈性時程

 

六、常見問答 Q&A

Q1:治療前冷凍精子會影響癌症治療進度嗎?

A:幾乎不會。

精子冷凍是一項快速、非侵入性的保存方式,一般僅需1~2天即可完成採樣與處理。多數腫瘤科醫師與生殖醫學中心可配合病人的治療時程彈性安排,不會明顯延誤化療或放療的起始時間。建議您一確診即主動告知醫療團隊有生育保存意願,以爭取最佳時間點。

Q2:癌症治療後,精子會自己恢復嗎?

A:有可能,但風險高且無法保證。

部分男性在完成治療後,睪丸功能會隨時間逐漸恢復,但以下風險需注意:

  • 恢復時間不確定:可能需數月至數年,甚至無法恢復
  • 精子品質下降:即使恢復排精,精子數量、活動力與DNA完整性可能受到影響
  • 年齡增加降低懷孕機會:延後保存也可能錯過最佳生育時機

因此,治療前冷凍精子仍是最可靠的保險方式,即使後來恢復,也不影響未來使用。

Q3:冷凍後的精子可以保存多久?日後還能正常使用嗎?

A:可以長期保存,且仍具生育能力。

  • 根據台灣法規與國際實務,冷凍精子可保存10年以上,只需每年續約管理與定期評估
  • 經正規冷凍與解凍流程後的精子,仍可搭配人工生殖技術成功受孕
  • 已有大量研究與實際案例證明,使用冷凍精子所生之子女與自然懷孕子女在健康與發展上並無差異

冷凍時間不會顯著影響精子功能,只要凍存時品質良好,使用上仍可達到良好受孕效果。

Q4:如果我無法射精怎麼辦?還能保存嗎?

A:仍有其他保存方式可選擇。

若因身體狀況(如手術後、神經損傷、焦慮、年紀太小)無法以自慰方式取得精液,也可考慮下列選項:

  • 睪丸取精術(TESE/Micro-TESE):經手術方式直接從睪丸或附睪取出精子,可立即冷凍或搭配人工受孕使用
  • 電刺激射精(Electroejaculation):對脊髓損傷或無射精反射者有效,需在專業泌尿或生殖中心操作
  • 青春期前兒童則可考慮睪丸組織冷凍,為實驗性方式,建議與家長與小兒泌尿科醫師共同討論

 

七、結語

「未來不一定要馬上成家,但應給自己一個成為父親的選項。」

癌症治療不代表生育夢想的終點。在您準備開始抗癌之路前,請與醫師談談保存精子的可能性。這是一項簡單、安全、能改變人生的重要抉擇。

 



瀏覽次數: 94

台灣生育力保存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