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後的懷孕
pregnancy after tx
最新公告與活動


首頁 > 癌症治療後的懷孕 > 檢查項目
癌後生育力評估與懷孕時機之臨床指引
2025-07-19

前言

完成生育力保存後,當癌症治療結束且主治醫師同意懷孕時,根據不同器官的特性,應注意的事項亦不盡相同。以下依各器官說明相關注意事項:

子宮頸子宮與卵巢

針對子宮頸癌的生育力保存手術,常施行錐狀切除術或廣泛性子宮頸部切除術。術後首先需確認病理診斷證實病灶已完全切除。由於病灶可能位於主病灶之外,術後約3個月需進行細胞學追蹤檢查。一般認為術後3個月即可考慮懷孕。對於接受廣泛性子宮頸部切除術的患者,自然懷孕的報告較少,通常需依賴人工授精或體外受精(IVF)達成妊娠。

初期子宮體癌患者若採取黃體素治療,常使用醋酸甲羥孕酮(MPA),可望達到高度緩解。然而即使達成緩解,仍有高度復發風險,因此需儘早促成懷孕。MPA 的半衰期約14小時,停止服用後可迅速允許懷孕。有研究顯示,接受輔助生殖技術(ART)者其懷孕率優於未接受者。只要治療後細胞學檢查證實緩解,即可積極進行(包含IVF)妊娠嘗試。

卵巢癌方面,即便是基於標準治療進行的生育力保存(如保留對側卵巢),仍存在一定的復發風險(依組織型而異)。因此在進行保留側卵巢的取卵操作時,需向患者說明潛在風險並謹慎評估治療方針。關於接受化療的患者,目前尚無明確何時可開始嘗試懷孕的標準。不過,考量濾泡自原始階段發育至排卵所需時間,一般建議治療結束後避孕4〜6個月再嘗試懷孕。

乳房

乳癌治療方式依臨床分期(Stage)、腫瘤亞型(Subtype)、復發風險、藥物反應與副作用不同而異。約七成原發性乳癌為雌激素受體陽性的荷爾蒙敏感型腫瘤,因此術後因妊娠導致的荷爾蒙環境變化是否影響預後需謹慎評估。若為非浸潤性癌症(Stage 0),術後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因此若無荷爾蒙療法,局部治療結束後即可嘗試懷孕。

相反地,若為Stage IV或已轉移復發之乳癌患者,預後通常不佳,因妊娠對母體構成風險,因此不建議懷孕。Stage I〜III之浸潤性乳癌則須根據復發風險個別考量是否施行全身藥物治療。治療後何時可以懷孕,需參考荷爾蒙受體狀態。

資料顯示,雌激素受體陽性乳癌多數在診斷後5年內復發,而陰性者則多在2年內。因此一般建議陽性者應接受5年荷爾蒙療法後再考慮懷孕,陰性者則建議手術2年後可懷孕。術後荷爾蒙療法首選為Tamoxifen,研究顯示服用5年可降低復發與死亡風險;但服用1〜2年效果明顯較差。另兩項大型臨床試驗也證實服用10年比5年效果更佳。因此建議Tamoxifen應服用至少5年,甚至更長。若為懷孕而提早終止或中斷服藥,可能增加復發與死亡風險,應極為謹慎。

若需中斷Tamoxifen療法以懷孕,應考慮復發風險、標準治療完成對風險降低的效益、中止治療對復發風險的可能影響、以及懷孕成功率。相關影響目前仍有前瞻性大型研究進行中。針對曾接受化學療法者,因卵子成熟需時,一般建議治療後4〜6個月才可嘗試懷孕。儘管尚未觀察到胎兒異常增加,但有早產與低出生體重的報告。若曾使用Trastuzumab(Herceptin),其體內半衰期約16天,建議治療結束後7個月內應避免懷孕。對於曾接受乳房放射治療的患者,研究顯示不會增加胎兒癌症或先天異常風險。若為乳房保留術後的照射,通常無法從該側乳房哺乳,但對側乳房可安全哺乳。哺乳不會提高乳癌復發風。

泌尿系統

泌尿器癌症中最常需考慮生育力保存的是睪丸腫瘤。若治療前已冷凍保存精子,日後可隨時進行顯微授精。若未先冷凍保存,治療後需有一段避孕期。根據致畸藥物的安全期算法,建議以藥物半衰期的5倍時間再加90天(男性)或30天(女性)作為避孕時間。治療中常用的Cisplatin合併療法會導致精子生成障礙,但若療程不超過4個療程,仍有恢復可能 。另有報告指出,BEP療法後精子染色體異常率可能升高 。

儘管染色體異常風險增加,但目前尚無證據顯示後代先天異常風險明顯上升。若曾接受全身放療,精子回復期(約2年)內雖有染色體異常風險,但並未發現其導致胎兒異常之證據。若使用可能具催畸性之藥物,應建議患者接受遺傳諮詢。其他如腎癌、尿路上皮癌與前列腺癌之患者,若有冷凍精子保存,則可在任一時點進行ART。

小兒

隨著小兒癌症治療進步,5年存活率已近80%。這意味著兒童癌症倖存者(CCS)有機會完成生育。另一方面,這些人仍面臨晩期併發症、第二癌、慢性病等風險。若治療結束後已過一段時間且復發風險低,則可考慮懷孕。孕期若發生復發,部分藥物與放療無法施行,因此仍需與原主治醫師確認是否可懷孕。

部分CCS可能對自己的病歷與併發症了解不充分,也未接受長期追蹤,因此對其與伴侶進行充分溝通極為重要。小兒癌治療後須定期監測卵巢早衰情形。應早期對CCS提供適當的生殖教育與人生規劃。

對於曾接受胸部放射或心臟毒性藥物者,因懷孕會增加循環血量,須注意心衰與腎損害。若曾接受骨盆照射,可能增加早產與低體重兒風險。目前無證據顯示癌症治療後會增加胎兒先天異常風險。但若為具遺傳性腫瘤,則需進行遺傳諮詢與出生後追蹤。

 



瀏覽次數: 49

台灣生育力保存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