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區
Instructions
最新公告與活動


首頁 > 衛教專區 > 衛教專區
人工生殖輔助醫療(ART)之現況與潛在風險
2025-06-04
一、台灣 ART 執行現況

自 2021 年 7 月起,衛福部推動「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以減輕不孕症家庭經濟負擔。

  • 補助對象條件:妻子未滿 45 歲,夫妻至少一方具中華民國國籍,經醫師診斷為不孕症。
  • 補助金額:
    • 首次治療:最高補助新臺幣 10 萬元。
    • 次治療:每次最高補助新臺幣 6 萬元。
  • 補助次數限制:
    • 39 歲(含)以下:最多補助 6 次。
    • 40–44 歲(含):最多補助 3 次。
  • 胚胎植入數限制:
    • 35 歲(含)以下:每次最多植入 1 顆胚胎。
    • 36–44 歲(含):每次最多 2 顆胚胎。
二、ART 治療常見風險
1.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

排卵誘導導致卵巢過度反應,引發腹水、胸水、血栓,重症可致命。

  • 發生率:約 6.6–8.4%;需住院者約 0.8–1.5%;極重症型為 0.8–1.2/10 萬。
  • 風險因子:35 歲以下、瘦小體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高 AMH(>3.5 ng/mL)、AFC ≥14、E2 > 3000 pg/mL、取卵數 > 20 顆、使用 hCG、進行新鮮胚胎移植。
  • 預防措施:
    • 採用 GnRH 拮抗劑方案。
    • 減低刺激劑劑量。
    • 優先考慮全胚凍存,避免新鮮移植。
2. 取卵手術相關風險
  • 麻醉併發症:呼吸抑制、循環不穩、嘔吐、誤吸等。
  • 陰道出血:約 8.6–18.1%,多屬輕微自限性。
  • 腹腔內出血:罕見(0.1%),少數需手術止血。
  • 骨盆腔感染(PID):發生率約 0.3–0.6%,多可由抗生素治癒。
3. 妊娠與周產期風險
  • 異位妊娠:自然妊娠約 1–2%;試管嬰兒約 2–5%,部分報告達 6–10%。
  • 多胎妊娠相關風險:增加早產、低出生體重、胎盤異常、妊娠高血壓與妊娠糖尿病等,需加強孕期監測與管理。
三、癌症患者之妊孕性保存策略
1. 卵子或胚胎冷凍
  •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建議之標準保存方法。
  • 雌激素受體陽性腫瘤:合併 Letrozole 使用以降低激素暴露。
  • 雖可能延後治療,但目前研究並未顯示增加復發率。
2. 卵巢組織冷凍
  • 唯一適用於青春期前女童的保存方法。
  • 適用於無法接受刺激排卵或卵子/胚胎冷凍者。
  • 非實驗性療法,移植後可恢復月經與自然受孕。
3. 子宮頸手術(圓錐切除、廣泛切除)
  • 增加早產、前置胎盤與低出生體重風險。
  • 應評估患者年齡、腫瘤期別與不孕因子,必要時介入 ART。
4. 高劑量 MPA 治療(年輕子宮內膜癌患者)
  • 合併子宮內膜搔刮可能導致內膜變薄與癒著性胎盤。
  • 建議完成治療後儘速懷孕,必要時進行試管嬰兒以縮短時間。
5. 卵巢癌保留生育手術
  • 僅適用於 FIGO IA 或 IC1 且屬低風險型(漿液性、黏液性、濾泡性)。
  • 必須排除亮細胞癌。
  • 對側卵巢為唯一卵源,未來取卵與卵巢功能仍具不確定性。
6. GnRH agonist 的輔助使用
  • 可降低卵巢血流量,減少藥物暴露。
  • 部分研究支持其保護卵巢功能,但證據仍不足,尚未列入標準保存策略。
7. 卵巢位移術(Ovarian Transposition)
  • 適用於接受骨盆放射治療(如子宮頸癌、小兒惡性腫瘤)之前。
  • 可降低卵巢輻射暴露,但成功懷孕率有限。


瀏覽次數: 76

台灣生育力保存學會